
![]() |
![]() |
![]() |
![]() |
8月6日,民航局人教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针对国航工程技术分公司“基于自动数据获得技术的飞机性能监控与健康管理项目”的鉴定会。国内民航维修单位、民航院校、科研院所等7家单位的专家组成项目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阅了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查新报告、软件测试报告等技术资料,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质询。委员会对项目所取得的成果以及项目实际应用、科技含量、发展前景等方面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国内民航运输业中对基于状态的维修(CBM)理论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项目难度大,工程应用背景强,已在国航成功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总体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
“我们这个项目开展了基于大数据挖掘方法的探索和实践,将运行环境数据、公司运营数据、飞机运行数据等,以大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实现了部分的人工智能。”杭州维修基地发动机工程师、项目主创成员之一的黄磊自豪地说道。他介绍说,项目刚开始的时候,为了积累经验将飞机空调系统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以及空调系统维护、故障预防及处理确立为试点研究项目,而后通过三年的实践摸索,将项目拓展到目前的包括飞机发动机、APU、大翼防冰活门等系统监控以及飞机重着落监控、飞机抖动探测与分析等等。说起这三年来的酸甜苦辣,黄磊不由感慨万千:“所有的东西都要自己弄,也没有多少可以参考的经验,连续十多天加班到深夜。”
在项目实际应用方面,项目执行杭州基地负责人、高级经理杨小平风趣地说:“以前不管是否重着陆,工作人员都必须按照工作单对飞机进行系统检查。工序多、耗时长,飞机和旅客就都只能‘趴着’,延误一两个小时都算正常。现在,通过这个系统,十分钟内,我们就能判定飞机是否重着陆,节省了预防性维修产生的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我们这个项目不仅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而且已经向多个国家申请了国际发明专利。”项目执行负责人、上海维修基地高级经理顾祝平说道。
三年的项目研发过程,不仅倾注了项目组成员大量的心血,而且全程受到了分公司的高度关注。项目负责人钟德超说:“三年来,经过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系统实用性、可靠性、可操作性也都经过了实践的考验,而这一切都是与国航的大力支持、分公司的支持分不开的,也是与分公司人才强企,科学管理,全力打造世界先进航空维修MRO企业战略发展思路分不开的。”(申杨)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