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2009年3月和4月,鹰联航空公司B6151、B6152机分别在国航成都维修基地完成6C、7C检。定检中,B6151机离位件49件,成都维修基地附件部完成了45件,达离位件的91.8%,取得工时收入14.5万元;B6152机离位件39件,成都维修基地附件部完成了37件,达离位件的94.9%,取得工时收入19.28万元,标志着国航成都维修基地在维修能力建设和大修飞机离位件的保障能力上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国航成都维修基地飞机离位件保障能力突破的背后,是国航成都维修基地及附件部领导高度重视、科学组织的结果,是完善系统能力、有效支援保障的结果,是全体员工秉承发展理念、共谋科学发展的结果。
领导重视+科学组织
近几年,国航成都维修基地附件部项目开发受到基地领导的高度重视。从项目开发方向、具体项目的选取,基地分管领导都亲自参与并给予了具体指导。每月组织召开附件专题会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基地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互动,为项目开发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基地充分利用技术分公司附件发展委员会这个工作平台,积极争取附件项目开发的资金投入,既避免了与同属国航技术分公司的Ameco的重复投资,也逐渐解决了附件项目开发的瓶颈问题。正是有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及组织保证,2008年附件部取得许可维修项目58项,创历史新高,其中一半为定检离位项目,提高了大修保障能力。截止至2009年5月,2008年取证项目已基本进行了首次修理,当年获得工时费近200万元,为附件部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航成都维修基地在项目开发中积极推行目标管理和项目负责制。将项目开发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工程师并进入绩效合约进行考核,调动了工程师的积极性。加强了对项目开发工作进度的跟踪和监督。为保证开发项目的顺利按期完成,附件部制定了月计划及周计划并按要求进行检查和反馈,及时解决项目开发中的难点问题,并定期发布项目开发工作简报,保证了项目开发工作按计划进度实施。
完善系统能力+有效支援保障
按照与Ameco附件部不重复投资的总体要求,国航成都维修基地及时调整了附件部的发展思路,开发机型以B737 NG、A320系列机型为主;开发项目主要选取以定检离位件为主,同时不断完善系统能力。近几年,B737 CL飞机逐步进入2D检高峰,为保证在D检周期内完成滚珠丝杆和襟翼滑架修理,附件部又及时开发了滚珠丝杆和襟翼滑架深度修理必须具备的镀镍项目。考虑到今后B737 CL退租的需要,附件部计划在今年完成襟翼滑架FAA取证。有了清晰的发展思路,附件部一路走来,基本达到一年上一个台阶。
定检离位件一般修理周期较短。因此,只具备维修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定检要求,必须进行科学的生产组织和及时有效的支援保障。为保证在定检周期内完成滑梯、瓶体等定检离位件,在基地分管领导的协调及生产计划与控制部的帮助下,定检飞机开工前附件部获得离位件状况后及时进行必换件、耗材、工装等的准备,离位件一旦进入车间,便可立即开展维修工作,节约了器材订购时间,大大缩短了维修周期。
秉承发展理念+共谋科学发展
附件维修是独立于MRO产业中机体大修、发动机大修和航线维修之外的重要业务板块。附件维修能力的强弱,对于能否有效控制维修成本、提高航班正常性、缩短大修、排故停场周期以及降低航材备件库存资金等方面均有较大影响。国航成都维修基地自附件部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以发展凝聚人心,以成绩鼓舞士气”的发展理念。附件部成立之初一直到2006年,在资金投入较少的情况下,工程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及主观能动性,深挖潜力,每年开发项目都在30项以上,29个项目取得FAA维修许可。在此过程中,附件部没有因投入少而怨天尤人,而是积极调研附件维修市场及客户需求,并提出了差异化、系统化发展思路并为此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准备。正是因为准备充分,当机会终于在2007年降临时,附件部及时抓住了这次机会,在记录系统、货舱驱动系统、松下娱乐系统、ELT等方面引进、研制了专用测试设备及工装。具备能力后,及时将这些项目打造成精品并成为了国航集团首选承修商。
维修能力的突破,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国航成都维修基地还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附件维修能力和保障能力方面持续提升和改进,为缩短大修定检周期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成都维修基地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赵正蓉 向存祥)
返回目录